家居业又出事了!这次是名气不算小的康洁橱柜,罪名同样也不小,是用户谈虎色变的“甲醛”超标――2月25日,北京市质监局抽查了本市43家橱柜企业的43种产品,抽查中发现北京康洁家具有限公司2006年10月4日生产的规格为“600×600×845毫米”的“康洁”牌厨房家具(地柜)甲醛超标。
不知道是不是有公关专家在背后支招了,这次,康洁的反应出奇的快,看上去也是出奇的有章法。不到24小时,26日,康洁公司就召开新闻发布会,对此事做了说明,伴随对事件的解释,还出台了三项措施:
1. 免费为用户检测
2. 如果存在超标的售出产品,无条件退货
3. 交了1000万元保证金,用于可能出现的先行赔付。
单独看这三大措施还是得当的,似乎表明康洁公司在解决这件问题上是有十足的诚意的。但是如果结合康洁公司发布的声明再看,就会发现,那份声明一下就把所谓的“诚意”全盘抹杀了。
康洁公司居然说“质监局所公布检测的地柜不是从生产线上抽检下来的,而是从往年不合格的库存样品拿去抽检的,并不是直接给客户的产品,是我们的工作失误造成的。”
笔者不敢说康洁公司说了假话,但是,这样的“真话”,公众能信吗?去看看各大论坛上相关的帖子就知道了。
换个角度讲,如果我们相信康洁公司说了真话,我们马上就会得出另外一个结论――在质监局抽检这件大事上,康洁公司都能如此大意,如此轻率对待,如此“失误”,它对消费者就能特别关心了,就能不失误了?!
所以,这样的声明还不如什么话都不说,或者干脆说实话呢。
果不其然,紧随康洁公司的声明,北京市质监局就马上回应了,3月2日,北京市质监局发表对外声明:康洁公司的回应与事实不符。
更戏剧的是,就在质监局发布声明的当天晚上6点钟,康洁公司又承认了“检测的产品是在成品仓库中抽取的。”
看到这一幕,无论作为消费者,还是行业内从业专家,笔者都想大喝一声:“真是可笑之极!”然后,笔者的脑海里就浮现出了这样一句台词:你可以侮辱我的人格,但不能侮辱我的智商。
康洁,低估了公众的智商,于是就又在危机公关处理史上留下了一个笑柄。
借此,笔者再次向广大企业主们重申一下处理危机公关的宗旨――可怕的不是危机本身,而是你处理危机的态度。只阐述理论不好理解,还是按笔者的一贯风格来诠释吧,我们各找一个正反例子来分析。
正面例子――强生。
1982年9月,美国芝加哥有人服用强生的“泰诺”药品,中毒身亡。这样的危机不可谓不可怕。消息传开后,在美国全国引起一片恐慌。那么强生怎么做的呢?强生公司并没有掩盖事实,而是一方面同警方合作,展开对事件的调查,另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回收了数百万瓶泰诺,同时花了50万美元来向那些有可能与此有关的内科医生、医院和经销商发出警报。经过对800万片药剂的检验。
最后的调查结果显示,是有人故意在泰诺的胶囊里投放了氰化物,而强生公司是无辜的。此事件的发生给强生公司造成了上亿美元的损失。但由于公司成功的善后处理而赢得了消费者和社会舆论的同情。强生公司后来取消了胶囊包装,重新投放了新包装的泰诺。
在事故发生后的仅5个月内,该公司就夺回了该药原所占市场的70%,并在两年后重新夺回市场老大的位置。由于成功地处理了这一危机,它获得了美国公关协会当年颁发的银钻奖。